多一份警惕
少一份风险
为帮助大家提高安全意识,英文学院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校园防骗指南,为大家在开学之际保驾护航。
校园真实案例,敲响防骗警钟
案例一:虚假迎新群
浙江某高校新生在网络上被冒充“学长”的骗子邀请加入一个所谓的“新生答疑群”。对方以“收取建档费”“统一购买学习资料”为名,要求该生扫码支付200元。付款后,该生立即被移出群聊并拉黑,才发现所谓“学长”和“迎新群”全是假的。
提醒:所有正规新生群均应由新生辅导员或官方公布,一切线上收费行为都是诈骗!
案例二:“小甜头”陷阱
郑州某高校新生在群里看到“轻松兼职、日结三百”的广告,心动之下添加微信。一开始确实拿到了几十元返利,但随后对方要求“连续刷满3单才能返款”,在“小萌新”垫付8000元后,对方便消失无踪。
提醒:所有要求“先垫钱、后返利”的兼职都是诈骗,尤其是涉及到刷单的,均属于违法行为。
案例三: 心急不能乱
浙江某高校新生家长接到电话,对方冒充“辅导员”,透露新生个人信息博取信任后,称“你的孩子突发急病已送医,急需手术费2万元”。家长情急之下按要求转账,事后联系上孩子才知被骗。
提醒:学校绝不会通过私人电话要求紧急汇款,遇到此类情况务必直接联系学生本人或学校官方电话核实。
校园常见诈骗手段总结
1. 冒充师长发信息:假冒老师、辅导员、学校部门通过群聊或邮件要求缴费或提供个人信息,甚至以学生生病继续医疗费用为由让家长进行转账;
2. 兼职招聘骗局:以高薪兼职为诱饵,诱骗新生入群刷单,或要求缴纳、垫付各种费用;
3. 虚假助学贷款:冒充教育部门提供"免息助学贷款",实为诈骗,学校有正规的办理助学贷款的渠道和手续;
4. 奖学金诈骗:假冒学校通知获奖,要求点击链接或提供银行卡信息;
5. 校园贷陷阱:以"低利息、无抵押"为诱饵,实为高利贷,学校有贫困助学贷款和兼职岗位,请勿上当受骗。
致全体同学的安全提醒
1.认准官方平台:
信息获取请以学校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为准。
2.认清“蓝V”认证:
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认准官方认证标识(蓝V),不轻信名称高仿的非认证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