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背景下,“全球变化下的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论坛(下称“论坛”)于北京首钢园盛大开幕,全球42个经济体高级别代表以及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包括10国驻华大使或国际组织负责人。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浙江外国语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院联合主办,港湾海外、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及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中心联合支持。

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特聘教授、港湾海外创始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RSIS)和阿联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陈溪受邀主持研讨并报告发布本次专题论坛的核心成果《2025金砖智慧城市排名》与《2025全球太空基础设施评估》两份报告,为全球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发展贡献“中国框架”与“行动指南”。

报告显示,中国城市表现卓越,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与纽约、慕尼黑、芝加哥、巴黎、伦敦、旧金山、新加坡等城市共同位列评估结果的前5%,展现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全球领先实力。《2025全球太空基础设施评估》作为全球首份基于空天科技评估人类地外文明潜在延续路径的报告,从生存、推进、交通、能源、通信、生产、治理等系统出发,对43个经济体构建了以“星际联通”为导向的评估体系并进行了分析。两份报告的发布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履行大国责任的体现。它们为金砖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实施路径与发展范式,是中国深化国际合作、探索前沿交叉领域全球规则的重要实践。

本次论坛提出 “天地协同”所搭建的技术体系,将推动人类在地球和地外空间构建融合联通的治理体系。两份报告的发布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履行大国责任的体现。它们为金砖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实施路径或发展范式,是中国深化国际合作、探索前沿交叉领域全球规则的重要实践。报告将持续面向全球公开发布,为各国政策制定者、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参考,引导未来的全球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的合作与行动方向。这将巩固北京作为全球治理标杆思想策源地角色,加速“服贸会”的国际化、专业化以及北京的全面开放进程,塑造中国主场外交与全球治理新枢纽。

英文学院23英师4班的学生陶靖作为志愿者也参与到此次活动之中,为论坛提供现场服务,负责迎宾、秩序维护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在实践中拓宽全球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