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 浙外和北大“大师课”第十讲:“门罗主义”的全球旅行:霸权与自主权的空间思维与话语表述

  • 时间:2025-06-18
  • 来源:
  • 作者:陶靖

6月12日晚,浙外和北大“大师课”第十讲如约而至,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教授以其独特视角剖析门罗主义的历史演变,揭示了美国从区域走向全球霸权,又在现实压力下被迫调整的战略变化。这折射出的美国霸权扩张与收缩的复杂轨迹和历史逻辑为我们理解国际关系的本质提供了重要启示。

章永乐教授以特朗普时期“吞并加拿大”等主张为切入点,揭示美国霸权“扩张表象下的收缩本质”,并指明这种战略回摆与19世纪末美国从全球退至西半球的逻辑一致,是霸权国家在实力衰退时对“势力范围原点”的本能巩固。这一简明扼要的阐释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霸权国家在历史发展轨迹上的动态关系。

章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美国独立是殖民地精英摆脱英国财政责任的“富人造反”。1823年,门罗主义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为虚假口号,实则为美国建立区域霸权提供借口。紧接着,19世纪的美国通过西进扩张与美墨战争等将势力扩展至北美大陆,并同时不断排斥欧洲势力,并最终于1895年迫使英国承认其西半球主导权。坦率地说,门罗主义在美国踏上建立霸权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章教授重点指出了美国从区域霸权到全球霸权的关键节点-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占领菲律宾后通过“地缘政治重新解释”将门罗主义扭曲为“全球文明使命”。因此,我们不难看到威尔逊虽然以“十四点计划”表面倡导“民族自决”,但其却在巴黎和会上暴露出了双重标准。二战后,美国仍致力于其霸权主义的实现—其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名构建全球霸权,通过北约等机制形成“边缘地带控制”,在全球设800余个军事基地,从而完成从区域到全球霸权的蜕变。

回归当下,章教授指明当下特朗普的激进主张,本质是美国全球控制成本超限后的战略收缩。美军计划从第一岛链后撤至第三岛链,强有力印证了霸权国家在实力不逮时退回核心势力范围的历史逻辑。这种“张牙舞爪的收缩”,是用强硬叙事掩盖实力衰退的焦虑。

章教授以其缜密的逻辑和系统的阐释,总结了门罗主义的演变揭示了霸权兴衰的核心在于“控制成本”与“合法性叙事”的平衡。美国依赖“天选民族”的宗教叙事,而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打破霸权逻辑。从西半球霸权到全球扩张再到区域收缩,美国的轨迹印证“势力范围思维”的局限。章教授的精彩讲解让我们加深了对时代的理解—在单极秩序终结的当下,超越排他性逻辑、构建包容秩序,是历史给予21世纪的重要启示。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299号

电  话:0571-87799024

邮  编 :310023

学院信箱:ywbgs@zisu.edu.cn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