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最早由罗伯特·罗森塔尔与伊迪丝·雅各布森正式提出。他们以“未来发展趋势测试”为由在一所小学进行了这项心理测试,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名单上交校方,煞有其事地夸赞与鼓励,并叮嘱校方保密以确保其实验正确性。8个月后,名单上的同学果然名列前茅,十分优秀。是研究人员拥有预知能力吗?不,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名单上的同学完全是随机挑选。
这一预期的实现其实是心理暗示的力量在起作用。因为这个“权威性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递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在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由此得出,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行为的期望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的现象。(概念出自百度百科)即,人的情感与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所传达的心理暗示的影响。
二.如何正确面对皮格马利翁效应
暗示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面对皮格马利翁效应,应善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处理人际关系时,应用积极友善的态度与温和鼓励的言语对待他人,以达理想效果。
面对批评与表扬时,应保持主见,不轻易受他人影响。
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并认可自我,满怀期待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