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群工作

党建园地

党建思政 | “循迹溯源学思想·知行浙江悟伟力”北大外院×浙外赴余杭思政实践“科技创新之行”纪实

  • 时间:2025-08-13
  • 来源:“循迹溯源学思想·知行浙江悟伟力”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浙
  • 作者:


循迹溯源学思想·知行浙江悟伟力

8月11日,“循迹溯源学思想·知行浙江悟伟力”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大学生赴余杭思政实践团队以“科技创新之行(Tech Walk)”为主题,探访余杭蓬勃发展的科技产业生态,在科技的浪潮中探寻“新质生产力”的奥秘。

在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成员们从企业主动求变、改革创新的历程中领悟海康人代代相承的“三色基因”,了解其在智能物联相关领域规划和布局。

作为余杭区首个实体化产业社区,梦创社区秉持“像服务居民一样用心服务企业”理念,精准破解难题、积极转变提升服务能力,让成员感受政府服务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的合力。

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里能从事多种复杂工作的机器人则给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丰富的专利技术储备与先进的智能检测设备,充分彰显着“中国智造”的硬实力。

在南湖未来科学园,成员们深入了解园区的整体规划与发展愿景,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空地一体等领域的澎湃脉动,切实体会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驱动力。园区内贯穿建筑的莫比乌斯环楼梯令同学们印象深刻,这一创新空间设计不仅成为了园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象征着科技探索的无限循环与突破边界,生动诠释了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想象的完美结合。“能和北大外院的同学一起,在园区的莫比乌斯环楼梯边一同抬头仰望,领悟无限可能的精神,让我觉得十分有意义。”浙外英文学院2024级英语专业的黄雯璟感慨道。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城市展馆,成员们观摩一个个生动案例、一组组详实数据,深刻理解未来科技城“创新驱动、人才引领、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所蕴含的双创生态体系内涵。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全球首次载人奔跑、深度求索以1/30成本突破大模型算力封锁、强脑科技脑机接口点燃亚残运火炬、《黑神话:悟空》实现国产3A游戏零突破、云深处“绝影X30”诠释智造出海、群核科技为工业元宇宙筑基,杭州“六小龙”的崛起强有力地印证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成员们也愈发期待能将此次实践的所学所感,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融入未来奋斗,为科技创新添砖加瓦。

在首日的行程中,成员们不断思考与成长,在相互的交流学习中收获了许多感悟,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4级法语系 卜虹月:

今天的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杭州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这里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这里为青年人才创业以及茁壮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坚实的保障。从尝试创业的咨询到创业过程中的补助,甚至于创业成功后的激励,杭州在方方面面都做得非常完善,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我心里萌生了想要以后来杭州发展的种子。

同时,在活动中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浙外同学们对我们的关怀。从昨天浙外同学不辞辛劳地接送我们开始,到晚上得知浙外同学早已期盼我们长达一年之久,这份真情让我深深触动。非常希望我们的情谊不止在这次活动中,更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长久的保持。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4级蒙古语系 傅雅然:

今天丰富的行程虽然让身体有些疲惫,但精神上收获满满。我真正感受到了杭州这座城市先进的科技水平与敢为人先的文化魅力。和浙外的同学们一同参观学习,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浙江本地的视角,也促进了彼此的交流与成长。科技企业的创新实践、城市规划的前瞻布局,无不彰显着杭州作为数字之都的活力。这一天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更让我们体会到科技与人文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期待接下来与浙外同学一起解锁更多面的杭州!

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2023级翻译专业 程炼:

在今天的科技之行中,无论是申昊科技研发的各种不同功能的机器人,还是杭州未来科技城城市展馆内展示的数字化成果,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们都在告诉我们:科技是城市的骨架,人是城市的灵魂。而这份“灵魂”的鲜活与厚重,在浙外与北大两校学子的思维碰撞中体现得尤为真切。在交流中,我发现我们浙外学子与北大的同学在实际操作和复杂问题的拆解方面往往有一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这看似不同的路径,却在实践中形成了奇妙的互补。他们会耐心倾听我们的想法,也会主动分享自己的视角。这种你来我往的探讨不分高低,只有相互启发的真诚。此次科技之行的意义不仅在于拓宽我们对科技领域的认知边界,更让我们看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无限可能。而与北大同学的相遇,让我们知道,在成长路上能与不同特质的伙伴并肩同行,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收获。

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2024级英语专业 黄雯璟:

走进余杭,从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到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南湖未来科学园到杭州未来科技城城市展馆,屏幕上的数据、墙上的专利证明,让我真切感受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最难忘的是和北大外院同学并肩站在展厅前,一同观看机器人的演示时,我发现他们更关注于智能设备的实际应用以及跨文化角度的产品布局,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前沿领域的敏锐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但也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这段同行的旅程,不仅让我见证了科技的奇迹,更让我收获了跨越校际的友谊与成长的力量。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299号

电  话:0571-87799024

邮  编 :310023

学院信箱:ywbgs@zisu.edu.cn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