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专家评审,省社科联党组研究,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室审批同意,2026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名单公布。英文学院院长邢富坤教授申报的“人工智能语言变体的多维度特征研究”与白天依博士申报的“中国涉南海问题话语研究”项目获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此次立项成果的取得,既是申请人专注于学术钻研、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的必然结果,也是学院长期以来重视科研团队建设、积极鼓励学术创新举措的显著体现。相信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下,英文学院未来将在科研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 个人简介/

邢富坤
浙江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课题介绍:人工智能语言变体是指由大语言模型(简称“大模型”)通过概率建模生成,兼具人类自然语言表层特征与人工智能生成特质的语言变体。其生成基础是大规模人类语言数据,生成主体是大模型,生成机制是概率驱动。人工智能语言的生成特质与人类自然语言有本质差异,其语言特征需予以专门研究。本课题以汉、英两种语言的人类原创话语为参照,构建基于大模型的语料生成框架,创建生成多语体、多领域的人工智能语言变体语料库,对语言变体的多维度语言特征开展系统研究工作,探究人工智能语言变体特征规律,为优化人工智能语言生成提供支持。
/ 个人简介/

白天依
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话语研究、语用学研究。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专项课题1项,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1项;参与多项教学与科研项目;发表和宣读论文数篇;获2021年“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浙江赛区三等奖。
课题介绍:南海作为中国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区域,掌握南海国际话语权,讲好南海故事,已成为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迫切要求。本课题采用具有文化批判性的理论框架,以中国南海话语实践为切入点,把南海问题视为各方围绕南海地区安全与秩序展开的言语交际活动。通过系统挖掘中国南海话语与各方在南海的交际互动,分析其中体现、反映、折射出的文化交际特征,以期更加清晰、完整地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南海叙事,助推中国海洋话语权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