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时光第十七期——
非遗“驴打滚”的舌尖探秘与文化解读

近日,英文学院“理解当代中国·知行活力浙江”跨文化交际时光活动第十七期如期举行。24英语7班白玉兰同学以“非遗‘驴打滚’的舌尖探秘与文化解读”为主题,与来自秘鲁等国家的留学生及英文学院学生一同走进非遗美食的世界,在软糯香甜中感受东方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早已弥漫着熟黄豆粉的焦香,桌上整齐摆放着糯米粉、红豆沙、熟黄豆粉等原料,金黄的粉末与雪白的面团相映。刚一落座,同学们就忍不住探头打量,相互交流,期待值拉满。

1
介绍环节

待人员就位后,白玉兰用流利的英语开启讲解,先从驴打滚的基本定义入手:“它是中国北方经典小吃,也是北京非遗项目,用糯米面裹红豆沙,再滚上熟黄豆粉制成,口感软糯香甜,还有个有趣的名字由来——滚动裹粉的样子就像驴子在泥地里打滚。”她边说边展示老照片,从清代宫廷御膳的记载,到如今街头巷尾的非遗摊位,清晰勾勒出这道小吃从宫廷走向民间的流转历程。
继而,她详解文化内涵:“驴打滚象征着甜蜜温暖的生活,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美食。”接着播放了一个教学演示视频:将糯米粉加温水揉成光滑面团,擀成薄饼,均匀涂抹红豆沙,卷成圆卷后在黄豆粉中轻轻滚动,最后切成小段。同学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视频中任何一个步骤。

2
活动ing
体验环节一开始,现场立刻热闹起来。同学们自然地分成几簇围在桌边,双手按上糯米面团,揉搓间反复翻转。用指尖捏取少量黄豆粉撒在案板上,将揉好的面团滚过粉末,粉粒均匀地裹在表面。几位留学生跟着示范动作,认真地捏面团,再慢慢滚动裹粉,一步步复刻操作流程。大家边做边交流,不时分享技巧,欢声笑语中,文化的隔阂悄然消散。

3
活动尾声
活动尾声,大家捧着自己亲手做的驴打滚,自然地围在一起分享。只凭着这一口共通的香甜,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凑得更近,在分享食物的默契里,为这场非遗体验画上了温暖的句号。

4
文化共通
美食是世界共通的语言,非遗则是每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印记。驴打滚不只是一道能满足味蕾的小吃,更是承载着中国民俗文化与生活智慧的“可品尝的文化符号”。从宫廷到民间,它记录着中国人对甜蜜生活的向往;而今天,它更成为连接不同国家文化的桥梁。驴打滚的这次“跨文化之旅”,不仅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更印证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交流真谛。

『 活动心得 』
本次活动,令我深切体会到美食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价值。在一起包裹红豆泥、撒黄豆粉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传统小吃的技艺传递,更构建起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桥梁。当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认真聆听“驴打滚”的命名渊源与制作工艺并产生浓厚兴趣时,我意识到这种具身化的文化体验远比理论说教更能促进文明互鉴。这场以食物为媒介的交际活动印证了:文化共情往往诞生于共同创造的时刻。指尖流转的黄豆粉与唇齿间的香甜,恰似跨文化理解最生动的注脚,让我们在协作中自然领悟了“和而不同”的深刻内涵。
——24英师5班 叶子怡
I think the idea behind today's activity was really fulfilling for every participant, it allowe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get to know a little bit more about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their food (驴打滚 in this case) and to interact between us by working in groups to prepare the snack.
——Chinese program
(international student)
Intermediate A2
Hugo Chávez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