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初心·少年”,我们邀请到了翻译系学生赵佳贝带来她的复旦大学考研心路历程,分享她的考研故事。
赵佳贝
17翻译2班
考研院校:复旦大学(翻译)
大家好!我是17翻译2班的赵佳贝,很高兴能在初心·少年栏目跟大家分享我的大学心路历程。
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大学四年:
第一学年由国际商务转至翻译专业,在这一阶段,我的规划主要旨在感受体验各大社团组织,于是我参加了很多社团组织如广播台、媒联、汉学社、风情舞社等,在舞林大会等校园舞台上也留下过自己的身影,实话说,我十分贪恋这段时光,课业完成后可以尽情满足自己的爱好:跳舞、钢琴等等等等,整个人时刻充满活力;下半学期开始给自己“减负”,仅保留了个别组织和社团,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学习法语,弹琴的次数也慢慢减少,但仍旧享受着充实带来的愉悦感;
第二学年开始考国际注会,考了杂七杂八但多与外语不相关的证书,参加了一些校外大型活动,适度减少一些娱乐活动量之后,我想要收收心,弥补自己转专业欠下的种种,于是通过参加一些小型的专业比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第三学年阴差阳错获得了去爱尔兰国大公费交流的机会,期间考掉了雅思,又经反复思索后下定决心考复旦。下半学期的疫情期间边实习边上网课。返校后继续准备6月初的A考,7月荣获老师推荐去参加了口译比赛,最后,也就是比赛结束后的7月中旬,才真正开始了我的考研之路。
大三下半学期及大四上半学期,便进入备考奋战状态,真的是十分幸运了,以初试第一的成绩进入了复旦。至此我的大学在一点一滴地接近尾声。
以上描述侧重于学习方面,而省略了很多有趣的回忆,总的来说,这四年里,我的“少年故事”算得上纵有遗憾没有缺憾叭~感慨自己走了不少弯路的同时,更加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要多思考思考大学四年的大方向,只有这样,在你不断积累更多体验尝试更多新事物的时候,不至于迷失最终的目标。
说完大学四年的“故事”梗概,本应该在此结束,但由于很多学弟学妹一直关切地询问考研相关问题,于是我想借由“少年·初心”栏目来简单谈谈我的备考过程及一些可供参考的办法,希望能为学弟学妹们助力!
01 总体学习状态
从以上经历其实也可以看出,我比较习惯multi-tasking,一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考研这一个任务当中还很不适应。我全身心投入备考时间共为5个月,在此之前虽然很忙,但也花了2-3个月不等时不时学习一下英语基础,后期备考时期,每天学习10h(根据状态上下浮动),日程小本本上的数据显示,每隔10天我就会小休一次。
02 备考之前——择校
选择复旦是在我出国交换的时候决定的,首先,因为本科是外国语院校,所以希望自己能够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开阔眼界,当然了还有很多其他个人原因。其次复旦的考试题型考察考生广阔的知识面,而不仅仅是外语类相关知识,以及题型多变可谓是年年让人傻眼。我认为广而杂的知识面考察、题目多变无法靠刷题或单纯的背诵记忆这两点,可以塑造我的优势。
所以择校不仅仅要看自己的喜好,还要看自己跟目标院校是否气质相符,还有一点:信息搜集能力!看到身边太多由于信息获取不到位而处在劣势的同学了,市面上所有你所能获取的资源都不要放过。第三,一定要有充分且迫切的理由构筑成支撑你的动力,因为一路上很可能会有人出于好意劝你出国或是工作。可能是性格使然,也可能是强迫症作祟,我还算从一而终,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不给自己planB,总觉得自己做事喜欢留后手的毛病要改改。(这个因人而异,要是觉得这样压力大或想减少风险,也可以多手准备)
03 备考期间
1.首先是时间规划,我准备了两个日程本,一个写季度和月计划,一个写日计划,时不时会将两个计划进行比对,以确保有条不紊的行进,但切忌给自己找不自在,敢于适时调整计划也是一种磨炼。
2.有关备考环境,我的首选是学校图书馆,氛围好,干扰少,不必多说。
3.复习节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学校专业及考生自身来决定,复旦题型比较特殊,没办法通过刷题提分,所以可能我的技巧不太有普适性,这里就不再具体展开,可以私下探讨。简言之,侧重反馈总结的整理而非练习量。
4.复旦没有参考书目,但根据市面上的经验贴加以自身情况,我整理出了属于自己的书单。我看书进度很慢,且多是是挑拣着看,求质不求量。
5.备考期间除了十天一次小休,我还有属于自己每天的放松方式,吃饭、睡前我时不时就会刷老友记,偶尔会看崔娃和CGTN来换换口味,每次都是几分钟几分钟地来看,且老友记我看了太多遍所以不会出现“戒断症状”,同时又能提供英语熏陶、缓解焦虑、保持开心:)
04 备考结束——考试
关于考试心态我想以复旦百科题型为例,这一科题目变化莫测,我只能舍弃题型专项训练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整理知识点而不考虑题型的特殊性,根据原有的题目甚至平时看的历史书籍八卦新闻娱乐影视等,来进行“大胆预测”。但是哪怕你通晓了天文地理文经武律,考试时还是会遇到措手不及的情况,放轻松,竭尽全力地书写,剩下的就交给日行一善换来的好运及二十年的知识积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