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海外中心一行来到浙江外国语学院,就多语种国际传播微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洽谈。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海外中心(国际频道)融媒体部副主任薛晋,融媒体部制片人刘玥、郭玥、朱乐陶,浙江卫视资深纪录片导演、高级编辑王伟平,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处长吴玲、副处长陈新妍,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际语言服务中心主任赵伐,西语学院院长范捷平,英文学院副院长郑淑贞、副院长盛煜冰,特聘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冲,文学与创作系科研主管、教学主管张静静,翻译传播系教学主管王晓露,东语学院教师、阿拉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侯眷参加洽谈会。英文学院院长邢富坤主持会议。
邢富坤首先介绍了我校外语学科在国际化办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与成果,强调外语学科高度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指出,筹备开设多语种国际传播微专业,是外语学科响应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号召、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与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多语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平台,推进外语人才培养与国际传播行业的深度融合。
薛晋介绍了集团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布局与成就,特别是海外中心在短视频制作和海外账号运营方面的经验。她表示,集团高度重视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希望通过微专业建设,为集团培养更多具备实战能力的国际传播人才。王伟平则从纪录片创作的角度,分享了国际传播中的叙事策略与文化转换经验,强调了内容创新和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赵伐指出,多语种国际传播微专业的建设应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他建议增加“国际表达”等相关课程,强化学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语言转换和叙事能力。范捷平则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建议将影视分析、纪录片创作等实践课程前置,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迅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吴玲表示教务处将全力支持学院与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此次合作,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调配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与保障,确保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助力多语种国际传播微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王冲结合个人媒体账号运营经验,强调了真实性和接地气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他建议通过短视频大赛、海外账号代运营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战机会。侯眷则从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的海外传播实践出发,分享了学生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积累粉丝的经验,强调了主题选择和受众分析的重要性。
邢富坤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学院将认真吸纳各方意见,进一步完善多语种国际传播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他强调,学院将加强与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
此次洽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双方在多语种国际传播微专业建设上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