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党史学习教育之英信党史——《红军家书见证烽火岁月》

  • 时间:2021-05-18
  • 来源:
  • 作者:邱梦倩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百年华诞的重要节点上回顾我们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高远情怀,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众多人间奇迹。

知史鉴今,行以致远。为了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商务英语系学生党支部每周开展“红色书信品读”活动,旨在更好地回顾党史、铭记党史、珍惜党史,将蕴含在党史中的思想结晶和精神力量学出来悟出来,转化为思想自觉、精神动力、行为准则。

本周由商务英语系学生党员邱梦倩带着大家一起品读《红军家书见证烽火岁月》

 

 

 

钟士灯原信

新近开馆的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是我国首个家书博物馆,现收藏各类家书5万余封,从明末清初至21世纪,一封封家书展现了四五百年的社会风云、历史变迁。其中,红军家书仅有十几封,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家书,或表达思亲念家之情,或陈述抗战救国之志,或缅怀牺牲的战友,一行行滚烫的文字背后是一段段难以忘怀的往事。

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

长征时期,条件极其艰苦,人员伤亡巨大,写家书难,传递家书难,保存家书更难。经过长征幸存的红军到达陕北后,有了相对固定的驻地,特别是随后到来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政治气氛有所缓和,便开始与家里通信,因此这时期的家书有些留下来了。家书的作者往往迫不及待地告诉家里自己的近况,并且询问家中亲人的情况,钟士灯就是其中的一员。

钟士灯是红一方面军第一军第四师十二团第三连的一名战士,他现存的一封家书写于1937年4月30日,从家书内容可知,他已经与家中取得联系:“但是,自三原与家通信一次,也未曾〈知道〉家内接到了〈没有〉?现在也未见回音来,可不知家内怎么样?”他告诉父母亲自己在“陕西栒邑县太峪镇驻房〔防〕,衣食住行是很平安,请你〈们〉在家不要挂念。”(受文化水平的限制,红军家书中错、漏、别字较多,为便于理解,本文作者作了一些校改,〈〉内为补字,〔〕内为改正的字,[]内为衍字,下同)。

钟士灯的家乡在江西省雩都县(今于都县)桥头乡,这里是原中央苏区根据地,也是被称为“长征第一渡”的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集结地和出发地。1937年3月钟士灯所在的红四师从陕西三原开赴栒邑(今旬邑县)练兵。作者写这封家书的时候,抗战还没有全面爆发,红军尚未改编为八路军。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正在谈判,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钟士灯告诉父母:“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不过,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海陆空军战斗序列,将第八路军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此后仍沿称八路军),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钟士灯的这封家书虽然只是一封普通的民间家信,却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一个实物证明。

 

 

 

刘中新原信

 

我梦见妈妈和弟弟

老红军刘中新早年参加红军,经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5月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他曾给家里写过信,并且收到了回信。抗战全面爆发后,刘中新所在的部队改编成八路军115师,他先后在师政治部和343旅工作,并随军开赴山西、河北抗战前线。这期间他给家里写了几十封信,却始终没有接到家里的回信。1938年7月17日,他按捺不住思家的情绪,又给母亲写了一封5页的长信,其中说:

“在前天的夜里正在睡安〈稳〉觉的时〈候〉,忽〈然梦〉见了我的妈妈,妈妈以竟〔已经〕老得不像了。我就大喊起来,忽然喊了一声,同我在一块儿睡的同志听着了,他就叫惺〔醒〕我问我喊什么,我当时也说不出,仔细一想,原来是作了一个梦。

到上午吃把〔罢〕午饭的时候,我正在房子里卧着看书,忽然有一位同志说道:送信的来了!我听道〔到〕了就连忙跑到外边去看,我见有好多的家信,我看了半天都是另〔别〕人的,原来没有我的一封。人家接到了家信,把家里的情形都知道了,可是我的家里也不知什么样子,也不知我母亲和我弟弟的身体如何?夏季的收程〔成〕什么样子?希望你接到了此信速速回知为盼。

刘中新非常关心战友的情况,他在信中跟母亲说:“我以前在家中出来的时候,一气〔起〕出来了三四拾〔十〕个朋友,现在也不知到何处工作去了,我在这里连一个也没有见到,也不知道咱们那里有回去的没有?你如果来信时完全说明为盼。”这三四十个朋友都是和他一起参加红军的,经过艰苦的长征,能够活着到达陕北的,应该不多。据了解,刘中新的家乡东固曾有2400多人参加红军,占全区总人数8000人的24.29%。由于当时东固区扩红支前工作做得好,全区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出现了整营(二三百人)整连(一百多人)去当红军的喜人局面。1930年10月攻克吉安后,曾有一次性两个营(500多人)参加红军的盛况,因此东固区曾被评为中央苏区一等模范区。据1934年的统计,在主力红军长征后,东固区青壮年劳力不足400人。新中国成立后统计东固区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400多人,无名烈士就更多了。

这封家书采用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信纸,朴实的文字中凝结着浓烈的思亲之情。刘中新有幸完成了长征,参加了抗战,后来的情况如何呢?据其亲属讲,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给家里写过一封信,并寄来一张穿军官服的照片,但不知什么原因,最终未能与家人联系上,这张照片后来也下落不明。因此,寻找刘中新便成了全家人一个盼望了几十年的愿望。

 

老红军重走长征路

在家书博物馆中陈列着老红军李真的一封家书,是19861月25日写给弟弟李振岐的,洋洋洒洒5页。他首先在信中告诉弟弟自己已从总后副政委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而且自己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次变动。紧接着,他用一大段文字,介绍了自己重走长征路的感悟。

李真是江西永新人,1918年生,少年辍学,成了放牛娃。12岁参加儿童团,1932年不满14岁就参加了红军。因年龄小,开始被分配在红军医院当卫生兵,不久调入师部卫生科当救护员,多次参加战斗,抢救受伤战士,1933年1月入党。1934年8月,李真随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长征。1935年4月任红六军团卫生部医务科政治指导员,后任军团政治部巡视员。红二、六军团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后,调至红十八师特务连任政治指导员。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转战数千里,突破敌人的多道封锁线,在黔西的乌蒙大山中回旋,强渡乌江天险和金沙江,翻越玉龙大雪山,通过阿坝草地,经过艰苦的战斗和行军,于1936年10月22日在甘肃会宁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随后,李真又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李真在战争年代5次负伤,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从1953年10月起,他先后担任军事学院政治部干部部长、63军副政委、军委防化兵部政委、军委工程兵政委、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离休后,晚年身患胃癌,却一直想着“要为社会、为人民做点儿什么。”1995年,他将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名家字画拍卖,筹款56万元,全部捐给了永新县禾川中学兴建教学大楼,并带病亲自到南昌参加捐款仪式。

 

感想

读了红军家书,我感慨万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八十多年前,红军将士们抛家舍业,长途远征,音断书绝,喋血疆场。在艰苦的革命道路上,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封封感人肺腑的书信。今天,人们在博物馆里倾听他们的心声,追忆那血与火的岁月,感受意志的坚强和信仰的力量。希望那些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被人们铭记。


作者:邱梦倩

图片:网络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299号

电  话:0571-87799024

邮  编 :310023

学院信箱:ywbgs@zisu.edu.cn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