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群工作

党建园地

党建思政 | 寻脉千年纸韵,探路乡村振兴——“青漪传薪”浙江外国语学院赴衢州开化实践团纪实

  • 时间:2025-08-30
  • 来源:“青漪传薪”浙江外国语学院赴衢州开化实践团
  • 作者:

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探寻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近日,“青漪传薪”浙江外国语学院赴衢州开化实践团走进衢州开化县,开展深度调研活动,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探寻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创新路径,以青春力量助力文化传承。

场馆探秘:解码开化文化基因

实践团首站抵达开化县博物馆,沿“山水灵秀、人文荟萃”展陈主线,在生态展厅探讨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模型,于历史长廊驻足观赏明代青铜器与出土陶瓷。非遗专题展区中,10米“香火草龙”模型威风凛凛,根雕《百鸟朝凤》羽毛清晰可见,目连戏戏服刺绣精美,开化纸古籍修复页墨迹如新。队员陈欣怡指着开化纸制作流程图说:“一张纸要经历这么多工序,这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坚守。”

团队成员与开化纸作品

随后,团队前往开化县文化馆,负一层“忠孝传家”家风对联展与竹编、木雕手工艺品,共同勾勒出丰富的开化文化画卷,队员蒋坤感慨:“每一件展品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开化文化的深厚底蕴。

非遗溯源:触摸开化纸传承脉络

实践团奔赴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拜访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鑫康。在创新成果展,队员们见识到开化纸制作的画册、碑帖复制品等,黄老师展示薄如蝉翼的开化纸,介绍其“寿命可达千年,可修复国家图书馆珍贵古籍”的特性。

黄老师向团队成员展示开化纸上的白水印

访谈中,黄老师详解开化纸历史与工艺,提及计划开辟文创领域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团队还前往生产基地,了解到荛花的培育期长达三年,且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观摩匠人持竹帘晃纸浆、老师傅晾晒纸张时,队员郑珍珍感慨道:“老师傅手上满是老茧,却待纸如子,这种对技艺的敬畏值得我们学习。”

老师傅晾晒开化纸

青春感悟:汲取力量助文化传承

一纸一页,承载千年;一步一行,传递薪火。开化县的千年纸韵中,藏着技艺与时代的共鸣,更藏着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实践团的成员们以专业所学守护非遗根脉,让千年纸韵走出工坊、续写新章,更让青春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绽放璀璨光芒。

“青漪传薪”浙江外国语学院赴衢州开化实践团

指导老师:顾蒙、杨沁儿

团队成员:

23英师5班 林芊乐

23翻译2班 陈欣怡

23英师1班 陈曼妮

23英师1班 邵广妍

23商英1班 蒋   坤

23英师2班 陈   甜

23英师5班 林   轩

23英师5班 王姚洁

23翻译1班 郑珍珍

24英师4班 孙章桐

24英师1班 陈安纳

23翻译1班 赵玉杰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299号

电  话:0571-87799024

邮  编 :310023

学院信箱:ywbgs@zisu.edu.cn

微信公众号